近期,International Post Corporation发布了2024年报告全球跨境电商消费者调查报告,包括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在内的37个国家,报告深入探讨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及其跨境购物的频率,为电商卖家和平台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
一、消费韧性显现,低价商品成主流
全球经济承压下,跨境电商仍展现韧性:40%消费者保持每周网购频率,仅26%用户减少消费。订单价格呈现明显下沉趋势,50%交易集中于50欧元以下商品,25-49欧元区间占比最高(27%),20%消费者主动转向低价替代品。数据揭示,经济不确定性正重塑消费决策逻辑,性价比成为核心考量。
二、平台格局重构,中国力量强势崛起
亚马逊以24%市场份额稳居首位,但中国电商平台正改写竞争版图:Temu年度份额暴涨200%(7%→21%),超越AliExpress(10%)成为全球第二大平台。Shein保持9%稳定份额,eBay则持续萎缩至6%。区域数据显示,中国跨境订单占比达40%,德国(11%)、美国(9%)、英国(7%)紧随其后,Temu等平台助推中国卖家份额提升3个百分点。
三、品类偏好分化,物流效率显著升级
服装鞋类(43%)仍是全球跨境购物品类榜首,消费电子(19%)、个护美容(19%)构成第二梯队。区域特征显著:北美重服饰与3C,亚洲偏美容个护,欧洲聚焦家居园艺,澳新热衷文化消费。物流时效大幅优化,38%订单实现5日内达,超15天配送比例从17%降至10%,跨境履约进入"周达时代"。
四、服务体验升级,免费模式主导市场
消费者对服务标准持续攀升:70%享受免费配送,39%用户将其列为决策关键因素。退货率同比激增两倍(10%),Temu、Shein等平台以76%免费退货率建立服务壁垒。值得注意的是,末端配送呈现"便利化博弈"——50%用户坚持送货上门,而爱沙尼亚等国包裹柜使用率达71%,“点击取货”模式接受度提升但仍有30%抵触群体。
五、隐性痛点与可持续挑战
海关环节成体验短板:仅74%用户满意清关流程,较物流节点满意度低20个百分点。商品溯源认知呈现地域割裂:中印消费者对原产国敏感度超75%,而北欧国家超60%用户持"去国界化"消费观。环保包装推广遇执行悖论:家门口回收使使用意愿达70%,但指定点回收场景下意愿骤降至28%,便利性成可持续方案落地关键。
市场启示:跨境电商已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平台需构建"低价+敏捷履约+无忧服务"的铁三角模型。Temu的爆发印证了供应链效率与价格优势的乘数效应,而物流时效提升与海关流程优化将成为下一阶段体验升级的核心战场。在消费者日益理性的市场环境中,谁能破解可持续方案的便利性困局,谁将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
1688跨境Choice平台,让1688跨境赛道玩法更简单。
2025年初,各大航运公司宣布新一轮运费调整,美西和美东航线运费分别上涨20%至30%和16%至18%。
近期,International Post Corporation发布了2024年报告全球跨境电商消费者调查报告,包括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在内的37个国家,报告深入探讨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及其跨境购物的频率,为电商卖家和平台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
2月27日,圆通蛟龙集团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外运”)于杭州正式达成战略合作签约。
2月18日,阿里国际站发布8大出海新商家扶持举措,从加大新市场投入、简化经营链路、保障生意效果、减免服务费用等,全方位帮助所有想出海的商家抢先一步开启B2B生意,延续出海红利。
零售巨头沃尔玛首席执行官Doug McMillon近期发出警示,当前的美国,由于食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美国消费者所承受的压力正日益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