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正全力押注AI代理的互操作性与模型融合技术,致力于显著提升全新语音助手Alexa的性能,为用户带来更出色的交互体验。
经过全面且深入的重新设计,这款亚马逊的旗舰语音助手华丽变身为具备AI代理能力的智能角色,并且能够轻松执行各类浏览器任务,以全新的身份——Alexa+惊艳亮相。
亚马逊自信地宣称,Alexa+ “功能更为强大”。它在对话互动方面表现更出色,更加智能、极具个性化,堪称用户生活中的得力助手,能全方位地帮助用户处理各类事务。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Alexa+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例如,它可以主动为用户送上一份贴心的信息提醒,告知用户喜爱的作者推出了新书,或是钟爱的艺术家即将举办线下活动,甚至还能贴心地帮用户完成购票流程。此外,Alexa+具备强大的推理能力,能够精准解析用户的复杂指令。当面对诸如“办公室附近哪家披萨店距离最近?我的同事们会不会喜欢?要是他们喜欢的话,就帮我预订吧”这类任务时,它能调用不同知识库中的“专家”资源,给出满意的答案并完成相应操作。
简而言之,Alexa+深度融合了AI代理技术、高效的计算机处理能力以及从亚马逊庞大生态系统中积累的丰富知识,立志成为一款功能超强、智能出众的家庭语音助手。
目前,Alexa+使用的是亚马逊自家的Nova模型以及Anthropic的模型。不过,亚马逊Alexa和Echo的副总裁Daniel Rausch表示,Alexa+秉持“模型中立”原则,未来极有可能会引入更多模型(至少是亚马逊Bedrock平台上的可用模型),以找到在各类任务中表现最为匹配的模型。
Rausch进一步解释道:“关键在于精准选择合适的集成方案来完成特定任务,理清正确的指令类型,明确实际执行任务所需的条件,然后有条不紊地协调整个过程。最重要的是,Alexa会持续紧跟Bedrock平台上出现的最佳模型,不断进行自我进化。”
所谓模型混合(Model Mixing)或模型路由(Model Routing),是一种让企业和其他用户能够依据每个查询的具体需求,灵活挑选适宜AI模型进行处理的技术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开发者愈发倾向于采用模型混合技术来降低成本。毕竟,并非所有问题都需要依靠复杂的推理模型来解决,某些特定任务由与之适配的特定模型处理,往往能取得更理想的成效。
亚马逊云和AI部门,即AWS,一直积极倡导和支持模型混合技术。最近,它在Bedrock平台上推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提示路由功能。该功能能够依据查询内容的特性,智能地将提示分配给最为合适的模型和模型规模,从而显著提升处理效率。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成效显著。Rausch表示:“我无法确切告诉各位,在Alexa执行某个具体任务时,究竟使用了哪个模型。”
Rausch介绍称,Alexa+通过三种创新方式实现AI代理的高效整合。首先,借助传统的API;其次,部署具备浏览网站和应用能力的AI代理,例如Anthropic的Computer Use;再者,让不同的AI代理之间建立紧密的连接。
“但最为关键的是,能够协调这些丰富多样的用户体验的,是那些先进、强大且高效的大语言模型(LLMs)。” Rausch补充说明,“即便是第三方应用已拥有自己的AI代理,即便外部的AI代理是基于不同模型构建而成,它们依然能够与Alexa+内部的AI代理实现良好的交互。”
值得一提的是,Alexa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了Bedrock平台的工具和先进技术,其中包括全新的多AI代理协调工具。
Anthropic的首席产品官Mike Krieger表示,即便是早期版本的Claude也无法达成Alexa+所设定的目标。他感慨道:“在此次演示过程中,有一个令人惊叹的瞬间,因为如今的模型性能确实有了大幅提升。然而,如果用户尝试使用3.0 Sonnet或我们3.0级别的模型来执行同样任务,就会发现同时运用多种工具会面临极高的难度。”
尽管Rausch和Krieger都未透露亚马逊构建Alexa+具体选用的是Anthropic的哪一款模型,但值得关注的是,Anthropic本周一发布了Claude 3.7 Sonnet,且该模型已在Bedrock平台上正式上线,可供使用。
亚马逊巧妙地将前沿的大语言模型与Alexa积累的海量知识库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出一款真正更智能的人工智能助手,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
这绝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剖析每一条信息,并将所有知识有机整合,为用户提供精准且实时更新的回复。
无论用户清晰明确地知道想要查找的信息(例如“地球上所有海洋中的最低点是哪里?”),还是内心仅有初步模糊的概念或想法(像是“那部乡村音乐电影开头Bradley Cooper唱的那首歌是什么?”),Alexa +都能凭借其强大的智能系统给出准确的答案。
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通过多种便捷渠道,如桌面浏览器、移动应用程序,甚至是电子邮件,与Alexa分享文件、电子邮件、照片和信息等资料,进一步丰富它的知识储备。之后,便可让Alexa依据这些信息完成一系列贴心操作,比如将具体内容添加到日历中,或是把上传的学习资料转化为一份趣味小测验。
全面升级的Alexa+高度注重个性化,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深度定制的极致体验,真正做到洞悉用户所需。
它能精准知晓用户的消费行为,如购买记录、音乐偏好、视频喜好,还清楚掌握用户的收货地址、支付偏好等信息。但其能力远不止于此,用户可以引导它记住更多有助于生活的细节信息,使体验更加贴合个人需求。
从家庭食谱到重要日期,从饮食偏好到特定的事实信息,Alexa+都能轻松驾驭,并依据这些信息为用户提供切实实用的建议和行动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Alexa+还将持续进化,更加深入地融入用户的生活,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贴心“私人管家”。
许多用户首次接触AI正是从语音助手开始的,比如Alexa、Google Home,甚至苹果的Siri。
这些经典的语音助手让人们能够轻松地把一些简单任务外包给它们处理,例如开灯等。或许有人曾在酒店体验过Alexa或Google Home设备,亲身感受到它们的便捷之处,轻松地在床上一键操作,让Alexa帮忙关掉闹钟、开灯、拉开窗帘等。
然而,尽管Alexa、Google Home和Siri在市场上已经相当普及,但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蓬勃兴起,它们的功能逐渐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用户如今期望AI助手能够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实时答案,并且能够更智能地完成复杂任务,比如能够无需多次提示,就能在日历中自动添加多个会议安排。
亚马逊官方也坦诚表示,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尤其AI代理领域的突破,终于让Alexa充分释放出其潜在的能量。
亚马逊设备与服务高级副总裁Panos Panay在演示过程中表示:“在此之前,Alexa的功能始终受限于技术发展的水平。”
Rausch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Alexa+能够不断迭代优化,及时引入新的模型,让更多用户切实感受到这项强大技术的魅力所在。
就目前而言,Alexa+的月费标准为19.99美元,但所有亚马逊Prime会员均可免费畅享这一贴心服务。Alexa+即将于未来几周内率先在美国开启早期试用模式,随后在接下来的数月内逐步面向全球用户推广。